今年始,分享一些有意思、有文化、有内涵的旅行摄影路线。
(资料图)
行万里路,就是读万卷书。增长眼界,就是提升审美。
(一)最有兴衰感的城市
提到古都,大概多数人,想到的是“长安”。但司马光有句诗:
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
在这位博古通今的政治家、史学家眼中,洛阳,浓缩了华夏文明的兴衰更替,更具有代表性。
再来看历史课本上学过的历史朝代歌:
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。
春秋和战国,一统秦两汉。
三分魏蜀吴,两晋前后延,
南北朝并立,随唐五代传,。
宋元明清后,王朝至此完。
在这首歌诀里,从夏开始,到隋唐五代的部分,大都或在洛阳,或与洛阳息息相关。这里上演了大半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,人的悲欢离合。
在中国这片土地上,没有什么地方,能比洛阳,更让人体会到物是人非、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、一眼万年,这样的历史感、时间感。
约四千年前,在洛河边,便有了“最早的中国”,华夏文明第一个广义王权的国家--夏。(考古界史学界存争议)
约三千六百年多年前,大禹治水的故事还在洛河边流传,商人的祖先推翻夏人统治后,迫不及待地在洛河边建立起自己的都城,以彰显自己才是华夏正统。(后几经东迁,最终到今天的安阳。)
约三千年前,周武王路过洛阳时,也认为这是建都的好地方。武王死后几年,历史上有名的周公,就是最早制定了华夏礼法制度那个人,也是孔子最崇拜的先生,便开始营建洛阳城,这是洛阳城的第一次繁华。
又过了约二百年,西周逐渐没落,西戎日渐强大。在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杀后,继位的周平王选择从现在的西安,迁都洛阳,以求利用洛阳的地理优势避战自保。
时间走到此刻,洛阳已经是第三次,成为王朝的都城,史称东周。
历史彷佛宿命一般,等到洛阳再一次成为都城,已经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,在此期间,洛阳再次从废墟中新生,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。
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
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
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 元 张养浩
此后,经历过短暂的三国曹魏,西晋建都兴废后,历史开启了二百多年的动荡与战乱,也开启了洛阳以及周边河洛地区的中原人,大批移民江南的潮流。这次移民的开端,史称“永嘉南渡”。
至今许多南京、镇江、扬州一带人们的祖先,便是来自那次移民。这里的方言,不是苏州上海流行的吴语,而是更接近北方官话,据说便与此有关。
在这段二百多年战乱中,许多朝代都是过眼云烟。但需要重点标注出一个作为隋唐序章,或前奏的时代--北魏。
很多人对这个时代陌生,后世历史对其也是一笔带过,我却情有独钟。
最近,洛阳博物馆开启了主题为“其宁惟永”的洛阳北魏永宁寺文物展,我第一时间推荐给了群里爱好历史的学员。
不熟悉北魏的话,一定知道山西的云冈石窟。云冈大佛上的面孔,便是那个时代北魏人的样子。这支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,因仰慕中原文化,一步步从山西大同迁都到洛阳,开启了洛阳龙门石窟营建的同时,也把自己融于了文化里的华夏。
这种融合,是那个二百多年战乱时代,民族大融合的缩影。佛教文化,便是在那个时代,冲破了儒学的禁锢,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。出生那个生灵涂炭时代的社会底层人们,唯有佛像的慈悲与柔软,能给人心灵慰籍。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北朝民歌 《木兰诗》描写北魏与柔然的战争
佛像慈悲柔软的面孔上,写满了那个世间的疾苦。
此后,从隋炀帝迁都洛阳,到通济渠(大运河工程)的开凿,唐高宗下诏书把洛阳定为唐朝的东都,盛唐实行两京制,再到武则天把洛阳改名为神都,洛阳进入相当时间的繁盛期。
在这段繁盛期,人们熟悉的那些名字,在洛阳这座城市里,纷纷登场。
隋代末年,玄奘大师出生在洛阳郊区偃师的陈河村。这里,距离夏朝人建立最早的中国宫殿遗址,仅十余公里。
公元744年,李白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后,高唱着:“安能垂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失望地走到了洛阳。诗仙与诗圣,这两位盛唐的巨人,第一次便在洛阳街头见了面。
从李白杜甫的时代倒退一千多年,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一次会面,孔子见老子,也是在洛阳。
安史之乱结束后,杜甫在四川听到消息,高兴得像个孩子,提笔写下了: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” 他太久没回家了。
又一些年后,白居易从杭州离开刺史位置,回到洛阳后,终日散步遛弯在洛阳的街头巷陌。看着街上熙熙攘攘,洛河边牡丹正红,他带着醉意写下了:“花开花落二十日, 一城之人皆若狂。”
至今,每到牡丹花开时,洛阳仍然是,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情景。
宋元之后,随着中国文化经济中心东移,洛阳逐渐淡出了历史中心的舞台。但从夏朝开始算的四千年里,洛阳地区占据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心近三千年。
这三千年里,中国文化里为人熟知的人和故事,许多上演在这里。只要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人,一开口,一提笔,一思考,兜兜转转大多绕不开洛阳。
小朋友总可以轻松背出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
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,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。道学、儒学,在这里聚因,佛学从这里开始广泛传播。
洛阳,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。因为这里有最早的中国,是华夏文明的故乡。
(未完待续)
作者:@细草穿沙 《摄影美学六讲》作者
专注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摄影人
标签: 大兴安岭 水的故事 龙门石窟 佛教文化 烽火戏诸侯 光武帝刘秀 华夏文明 云冈石窟 玄奘大师 山西大同 旅行摄影 文化经济 夏商与西周 三千年前 中国文化 安史之乱 花开花落 社会底层 中国历史 一眼万年 一笔带过 少数民族 生灵涂炭 历史文化 跌宕起伏 物是人非

(资料图)






















